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市场分析>> 探究国内电子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探究国内电子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时间:2013-09-25  来源:中国电子元件网  浏览次数:309

  “新工人”革命正在中国升起,不过此次革命并不牵涉到人类。

  电子工厂经理人指出,鉴于工资不断攀升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机器人工人取代人类的那一天越来越近。据悉,新一轮的行业机器人正在研发过程中,其中包括拥有视觉、触觉、甚至是学习能力的高端人形机器人,也有低成本的简易机器人。

  一些企业高管声称,未来五年内,这些技术将会改变中国工厂的运作模式,同时还会弥补因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而产生的劳动力不足。

  当然,摩拳擦掌准备借力此次电子制造业革命的并非只有传统机器人制造商,比如说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企业ABB集团和德国自动机械生产商库卡。亚洲电子供应商,诸如台达电子和富士康科技集团,也在努力寻求打造更好的机器人。此外,一些规模较小的自动机械企业,比如丹麦的UniversalRoboticsA/S,也在跃跃欲试。

  不过,一些高管对此持谨慎态度。在他们看来,中国的自动化转变很可能会花费数年的时间,而且将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先进机器人的高价格、持续存在的技术限制、以及灵活性的缺乏。

  台湾广达电脑集团公司副总裁TimLi指出,“如果你的订单减少,你可以解雇工人,但是你却没办法解雇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台达电子是机器人制造领域的“新人”。据了解,该电子供应商一直为苹果等知名公司制造电源适配器。不过,2012年,该公司开始启动更加有雄心壮志的项目:生产可以取代电子工厂人类劳动力的廉价机器人。

  台达首席执行官海英俊在接受采访时说,“很明显,自动化是中国未来的趋势。但是,问题在于如何拉低机器人的成本。我们相信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原因很简单,在制造机器人的过程中,三分之二的部件是我们自己制造的。”

  台达目前正在测试一种独臂、拥有四个接点的机器人。此种机器人能够移动物体、组装部件和完成简单的工作任务。台达希望,到2016年,此种机器人能够上市,售价1万美元左右,(成本不足当前主流机器人的一半)。

  毫无疑问,这种机器人的价格要比工人的薪水便宜。要知道,机器人可以二十四小时工作。

  台达相信自己能够通过成本优势实现**格目标。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绝大多数机器人要比工厂工人的成本昂贵很多,但随着工人工资的不断攀升,这种成本差距正在不断收窄。

  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使得电子企业将把一些制造任务带回美国的希望升温。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即便自动化变得相对简单,电子集装很可能会继续留在中国,因为较大规模的部件供应链仍在中国。

  当然,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人工仍比机器人便宜很多。此外,单就某些工作任务而言,人工操作更加便捷,因为机器人操作还涉及到改编程序,这也是中国自动化进程需要克服的阻碍。

  不管怎样,中国自动化进程对于机器人制造商来说是巨大的机遇。库卡首席执行官提尔

  

相关资讯
资讯推荐
热门新闻排行
  1. AMD 锐龙嵌入式 9000 系列为工业计算与自动化带来下一代性能和效率
  2. 电解电容器行业趋势分析:技术革新与市场机遇并存
  3. 玻璃釉电容器使用全攻略:五大关键注意事项
  4. 陶瓷电容器的分类与应用概述
  5. 玻璃膜电容器:精密电子设备的隐形守护者
  6. 真空电容器日常保养手册:延长设备寿命的关键措施
  7. 排电阻器应用指南:避免失效的七大关键注意事项
  8. 维萨拉推出全新服务,实现探头校准和循环使用,有效减少停机时间并提高可持续性
更多>>视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