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市场分析>> 中国电子工业产业规模展国内产业主流地位

中国电子工业产业规模展国内产业主流地位

时间:2013-08-27  来源:中国电子元件网  浏览次数:438

  日韩企业在品牌知名度、生产、研发等许多方面占有突出的优势。主流的平板电视领域,由于起步较早且多年来苦心经营。日韩骨干企业占有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本公司或外国企业控制着液晶面板(占液晶电视本钱70以上)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并因此而赢得了相当大的品牌优势。相反,中国企业液晶面板等关键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2008年我国液晶面板进口额高达441亿美元,即使在国内市场上,内资品牌整机也往往要以采用某种日本品牌液晶面板相标榜,海外市场上在这一点上更缺乏底气。

  尽管我国彩电产量早已高居世界,入口规模巨大,但国内产量有相当一局部出自外资企业,彩电入口以进料加工贸易为主,即进口元器件组装成废品后出口,2009年进料加工贸易入口彩电占出口总量的81.8入口总额的87.2日韩企业也努力维持自己在上游关键零部件领域的垄断优势,对向中国转移液晶面板等生产能力态度极为激进。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日本家电厂商几乎全线亏损,夏普等厂商才开始与中国企业洽谈转移局部液晶生产线。 即使一些中国产量、入口量占据世界大半的行业也不例外。核心技术欠缺、国内增值率不高的问题在中国不少制造业上都有体现。 制造业规模居第二,以电视机、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为例。中国电子工业产业规模居国内工业部门首位。

  彩电、程控交换机、计算机、手机、显示器、影碟机、磁性资料等产品产量位居世界,众多家电产品入口量也是世界。然而,中国终究是一个后发国家,1950年4月28日政务院决定成立电子工业管理局,标志着新中国电子工业开始白手起家,而此时电子工业在国外已有50年历史,而且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受了23年全面贸易封锁,直至1972年尼克松访华方才解除。 中高端市场,先发优势赋予中国电子工业的发达国家竞争对手广泛的利益。具体到单个企业,这种对比相当鲜明:日韩消费电子工业主导企业普遍比中国家电企业起家早,基础雄厚。即使不谈日本企业,仅就起步晚于日本企业的韩国公司而言,这方面相对于中国企业的优势也很明显。

  韩国LG公司前身金星电子有限公司(GoldStarElec鄄tronCo.Ltd1958年已经成立,而且从一开始就可以利用欧美国家和日本的技术、销售市场,当时中国则刚刚开始在一五计划基础上全面展开电子工业基础建设,80年代消费电子产品才成为中国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一批骨干企业到那时才诞生。海尔集团前身是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TCL前身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惠阳地区电子工业公司和香港耀和电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稍早,也是直到1981年方才成立,比LG公司前身设立晚23年,1984年中国电子工业部方才决策全面加快彩电国产化。LG早在1978年便在美国设立韩国家海外销售公司,产品入口更早;中国直到1980年整个电子产品入口额才仅有1000万美元,海尔冰箱1987年才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招标中拿下份国际招标合同;TCL直到1999年才进入越南市场,比LG赴美设立海外销售公司晚21年。

相关资讯
资讯推荐
热门新闻排行
  1. AMD 锐龙嵌入式 9000 系列为工业计算与自动化带来下一代性能和效率
  2. 电解电容器行业趋势分析:技术革新与市场机遇并存
  3. 玻璃釉电容器使用全攻略:五大关键注意事项
  4. 陶瓷电容器的分类与应用概述
  5. 玻璃膜电容器:精密电子设备的隐形守护者
  6. 真空电容器日常保养手册:延长设备寿命的关键措施
  7. 排电阻器应用指南:避免失效的七大关键注意事项
  8. 维萨拉推出全新服务,实现探头校准和循环使用,有效减少停机时间并提高可持续性
更多>>视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