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新发布的智能手机市场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出货量排名前10的手机厂商中有5家为中国厂商。同时,这些**的中国手机厂商纷纷表现出不再满足于仅仅登上出货量榜单的目标。Strategy Analytics观察到中国手机厂商在移动内容和服务领域取得了可喜进展,并且将其作为实现更多生态系统策划权的手段。
Strategy Analytics应用程序和媒体战略分析执行总监David MacQueen表示:“*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之一,就是中国手机厂商尤其是分析报告中提到的联想、华为、中兴、小米四大厂商在移动内容和服务领域扩大其足迹的速度,这片没有前人经过的‘水域’可能具有挑战性。如果中国手机厂商真正着眼于突破硬件销售和制造的桎梏,它确实值得挑战。”业内专家表示,受制于微利之困的中国手机行业在不断寻找突围的机会,如今大家把目光盯上了内容服务领域。
从比拼硬件转为内容布局
“当下,智能手机在硬件发展方面已经逐渐步入瓶颈期,更高的配置对用户目前的需求而言,多数都沦为了一种噱头,变成销售人员在向顾客推荐时使用的数据介绍。手机行业竞争已经慢慢从硬件配置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的竞争和生态链的竞争,手机厂商加快移动内容布局是趋势使然,同样也是维护用户群体的必由之路。”通信产业咨询专家、战国策分析师杨群介绍说。
“例如,华为目前已经在其应用程序商店形成了涵盖上百万种应用程序的目录。众所周知,硬件巨头华为在应用程序领域是从较低的领域开始起步,在推广自己的开发设计上远不及国外的一些行业巨头,但这恰恰令人印象更为深刻,业内普遍认为华为在未来能够做得更好。”杨群表示。
对于华为、中兴以及更多的国内手机厂商来说,手机“软实力”的探索其实很早就已进行。
2013年7月,华为就陆续向消费者呈现了从应用商店到目前的华为网盘、Cloud+、Music+等平台性的移动应用产品,并随着华为手机新系统界面Emotion UI一同发布。
“对于华为来说,经过一年的探索,有一些调整。华为已经决定不再做独立的应用和互联网运营,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开放平台的打造上。”华为终端云业务部总裁黄冀表示。
而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何士友认为,未来移动通信终端都会趋于标准化,“就像笔记本电脑一样,硬件方面越来越规范,鲜有创新,外观上基本都差不多。重要的、能够吸引用户的表现在内容服务方面。”因而,现在中兴手机部门有七成的人员在进行软件开发,中兴也已经推出了软件商店。
“国内其他厂商也发布了自己的操作系统(OS)和(Flyme)。传统手机厂商除了硬件制造以外,目前在手机的应用功能和系统方面也在苦练内功,希望能在软件市场上分一杯羹。”手机行业分析师成博表示。
高配**策略渐行渐“堵”
对多数国产智能机厂商来说,“终端+内容”的苹果公司模式难以复制,但是对于较大的手机生产企业而言,自身实力够强,则能够具备这种条件。“可以清晰地预见,在移动设备战场的下一阶段,整合内容与服务将成为手机行业的竞争焦点。”成博说,随着发展思路的逐渐成熟,智能手机厂商也不再仅仅局限在过去的以应用数量来博取用户眼球,而更多的是通过策略调整,将目光集中在整合内容与服务方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通信用户数目前已经突破12亿,虽然国产手机市场份额早已过半,但苹果和三星依然是利润高地的占领者,“不赚钱”或“赚小钱”依然是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的现实情况。
“手机从硬件上看,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无论是屏幕、摄像头,还是手机制作材料基本都出自于那几家全球厂商,*近两年在硬件方面的升级已经超过了过去几年的速度,所以硬件上获利的空间会越来越小。”杨群说,从中兴天机GrandSII、红牛V5、星星一号,到努比亚X6,再到联想的黄金斗士S8等多款手机在价格上便能略窥一二,“这些手机中,除了定价为2999元的努比亚X6稍贵一些之外,其他的国产智能手机售价都在2000元以下,甚至其中一半手机的价格不足千元。”
而相关的数据还显示,在我国数百家的手机厂商中,定价超过3000元的不超过5家。“仔细看看这些手机的配置,其中有一些几乎称得上是主流配置了,可是**销售策略使得手机厂商单靠硬件升级来获取市场及利润变得十分困难,高配**一直是国产手机厂商的鲜明‘烙印’。”杨群表示。
艾媒咨询首席执行官张毅认为,国产手机厂商整体上还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硬件的“军备竞赛”难让手机厂商赚到钱。“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终端是*重要的入口,手机厂商应该从手机软件和操作系统中寻找更多的机会。平台开放给第三方无疑是大势所趋。”张毅表示,“发展大的平台,放弃独立发展单个产品是一个很好的‘路子’。比如苹果采取的模式,就是自己不做任何移动互联网应用,靠做大平台吸引全球应用开发者加盟。”但国产手机厂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协调好产业链及生态圈中的关系是目前面临的问题。即使是苹果公司也没有给出相对**的答案。“杨群说。
重塑生态圈或更有“钱途”
“加大力度扶持开发者,构建成熟的生态圈是目前手机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成博对记者表示,“但现实情况是,国内号称开放式平台的互联网企业本身既有的市场资源有限,很难让开发者获得用户支持。而苹果公司的开发平台立足在美国,技术交流不便再加上某些方面的沟通不畅更是难以激活中国庞大的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对于较大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想要整合内容与服务,怎样打造自己的生态圈确实成为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
一家中小规模国产手机厂商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上游芯片方案商已经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使用的多是安卓OS,手机出货量大的时候,互联网企业会自动上门寻求合作。“但因为体验或者习惯问题,消费者买了手机后刷机刷系统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近出现的锤子手机固件(ROM)正是看中了这个市场。”
未来,华为在软件方面的战略是希望将自己的平台开放出来,与更多的开发者共享,像相册或者浏览器等应用交由第三方网站和开发者去做,“这一点和苹果一样。”
国产手机品牌要构建生态系统首先需要克服移动操作系统受制于谷歌这一大难题。“国产手机系统研发对Android存在严重路径依赖。有报道说,当前超过300家本土企业生产Android智能手机,Android手机在国产智能机中已经占到了97.7%,与此相对应,自研操作系统虽然已经有所突破,但是往往是终端厂商支持范围小、产量低,尚未出现代表性产品。”成博表示,即使是自研操作系统,也普遍是在Android基础上进行深度优化与开发,核心技术和技术路线受到谷歌公司的严格控制。如果不能独立开发操作系统,国产手机在产业链的话语权将严重依赖Android,甚至出现整个生态链都难以摆脱谷歌控制的恶性循环。
对于更多的中小手机厂商来说,“抱团”阿里巴巴似乎也是突围硬件盈利之困的出路之一。
业内人士评价,在阿里集团基于其大数据平台的商业智能,如果运用得当,辅以其强大的电商销售能力,无异于是众多国产三四线手机终端品牌厂商的“救生艇”。此外,10亿元扶持应用开发者和手机厂商分成构想也让不少手机厂商看到了赚钱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