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2以上,如果把现有的普通白炽灯全部更换为节能灯,我国每年节约电量达到600亿度,接近一个三峡工程的全年发电量.这一数据说明,我国节能灯使用的空间还很大.然而,目前节能灯市场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状况,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
“短命”节能灯节电不省钱
“短命”节能灯节电不省钱
       李先生家里几年前一直使用节能灯,可近却又换成了白炽灯,说起“回归”原因,李先生一肚子苦水:新房子装修后,节能灯一个接一个坏掉,几年来换了好几批,细一算账,不但没有省钱,反倒搭了不少买灯的钱.
      哈尔滨市一大型企业老总说,办公室里新换了25盏节能灯,不到两个月坏了5盏,这让他对节能灯的前途产生怀疑:如此“短命”的产品如何能大行其道?
      据了解,节能灯价格比普通白炽灯高出几倍,虽然节约电能,但频繁更换更增加了消费者负担,“节电不节钱”成为节能灯推广的绊脚石.
      据了解,目前我国节能灯生产企业多达上万家,规模大小、生产能力高低参差不齐,市场一片混乱.2008年上半年,哈尔滨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对哈尔滨市市场上的十几个品牌二十几种节能灯进行了相应测试,测试合格率不足10,主要问题为产品的实际功效与标识不符,出现“小马拉大车”现象以及使用价低质劣的原材料致使“节能灯”常常短命.
      据该所聂絮飞介绍,节能灯市场的混乱,是由于目前我国对节能灯生产企业还没设准入门槛,国家对该行业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产品认证和产后的产品质量检测来实现,出现了认证和生产“两张皮”的现象.在获得产品认证后,部分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价格和销量上取得优势,并不会按照标准规范来做,致使市场上许多产品根本不节能或即便节能但寿命很短.
    “四代同堂”的局面急需改变
      我国照明用灯发展到现在已有四代:白炽灯、荧光灯、三基色荧光灯、LED灯(发光二极管).白炽灯根本不节能,后三代均被称为节能灯,只是节能效果一代比一代强.目前,国家主要推广的是第三代节能灯――三基色荧光灯.从产品节能效果来看,三基色自镇流荧光灯替代白炽灯,可节电80.但从现在全国使用情况看,白炽灯仍有着一席之地,照明用灯“四代同堂”的局面急需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