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达到以上实践教学的要求和目的,在学生完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后,安排三周进行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提供学生可能的参考资料,以及有关电子器件资料的查找方法,采取逐步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一是教师提出课题的主要技术指标、设计任务和要求;二是学生进行预设计,制订初步设计方案;三是讨论并修改设计方案,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点和不足,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四是定图、焊接、调试;五是学生撰写设计总结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环节的实现总结多年的课程设计实践,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多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教师对设计的方法和元器件的选择原则进行必要的讲解,介绍印刷版的设计方法,并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和有关可作参考的网络资源地址。其它如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电路参数计算,原理图设计,元器件选择,印刷电路版的设计,购买特殊元器件,电路焊接调试等,均由学生独立完成。
实践课题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形式比较简单,有较多的参考资料,大部分学生均可完成;二是所需的器件在学校所在的城市基本可以购买到,完成设计的成本较低;三是有一定的计算工作量,能用到学生的理论知识;四是有一定的难度,能区分出学生的能力。
根据以上的原则,我们试验两个方案:个方案是每次教师指定两个课题供学生自由选择其一,根据所学的电子1技术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学生会选择自已较有把握的题目进行设计。第二个方案是要求所有学生做同一个课题,这个方案有太大的局限性。但每个方案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同时学生可以在设计中不断将方案进行优化,使其更加贴近实际。设计课程包括:楼道声光控照明系统设计、八路抢答器系统设计及电子万年历系统设计等。
课程实践安排三周的时间进行。周,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基本电路设计及方案论证,计算相关电路参数,进入实验室了解有关电路设计制作环境。
第二周,学生完成电路的理论设计,画出电路图,依据有关设计进行印刷版设计。考虑成本大部分器件由实验室统一采购,其它器件由学生在给定的经费额度内自行采购。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成本控制意识,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熟悉市场的机会。
第三周,学生进入实验室制作电路板,对腐蚀后的电路板进行打孔,完成元器件安装焊接,电路调试等工作。在电路调试过程中,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万用表,信号源等基本的电子仪器的使用,由同学独立操作,指导老师对学生在描图、腐蚀、打孔、焊接、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实践效果及分析数字电子技术实践,学生成为实践环节实现的主体,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下达课程实践任务后,老师只对任务做要求讲解,其它的工作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明确课题要求以后,抓紧时间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学习的主动性非常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