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相关传感器技术监测

相关传感器技术监测

时间:2017-03-21  来源:江阴三科仪表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737

   继美、日之后,地球上空的碳##家族又添新成员。12月22日凌晨,我国成功发射了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这是我国首颗、全球第三颗专门用于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嗅碳”##。22日凌晨三点多,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发射成功。
  作为专用于测量地球二氧化碳浓度的人造地球##,这种碳##测量精度可达百万分之一。不过,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全球仅有三颗碳##在太空中工作,分别是观测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浓度的日本“呼吸”号、专门测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美国“轨道碳观测者2号”以及我国新发射的首颗“嗅碳”##。那么,为什么要发射碳##呢?因为,目前科学界对二氧化碳排放及相关问题,还有许多不甚清楚的地方,如自然界天然排放的二氧化碳所占比例,这一比例如何变化,以及海洋系统如何吸附二氧化碳等。同时,掌握二氧化碳在各地区的循环和分布情况是研究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
  另外,近年来,各国虽纷纷做出二氧化碳减排承诺,但到底每个国家每年都有多少碳排放,还是一笔糊涂账。因为,通过数量有限的地面监测站难以获得全球的数据,亟需一种全球范围区域尺度的二氧化碳的测量手段。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发射后,不仅会明确各国碳收支的明细,还将有助于提高对全球碳循环机制的认识,从而改进气候变化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和稳定性。那么,这颗##究竟长什么样呢?据介绍,它由模块化##平台、高精度二氧化碳探测仪与云和气溶胶探测仪载荷组成。由于大气在太阳光照射下,二氧化碳分子会呈现光谱吸收特性,所以,碳##通过精细测量其光谱吸收线,可以反演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其中,云和气溶胶探测仪则将排除云和空气中气溶胶的影响。
   2009年1月,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日本“呼吸”号发射升空。它长2米、宽1.8米、高3.7米,重约1.75吨。据悉,该##采用了高精度的传感器,观测地球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呼吸”号配备有两部光学传感器,其中一部用于观测太阳发射并经地表反射的红外线,以及地表和大气自身发出的红外线。由于红外线穿过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时,其特定的波长会被吸收,“呼吸”号可据此推算出大气中这两种气体的浓度。另一部传感器则用于观测导致测定出现误差的云层和气溶胶,以提高温室气体观测精确度。
相关资讯
资讯推荐
热门新闻排行
  1. AMD 锐龙嵌入式 9000 系列为工业计算与自动化带来下一代性能和效率
  2. 电解电容器行业趋势分析:技术革新与市场机遇并存
  3. 玻璃釉电容器使用全攻略:五大关键注意事项
  4. 陶瓷电容器的分类与应用概述
  5. 玻璃膜电容器:精密电子设备的隐形守护者
  6. 真空电容器日常保养手册:延长设备寿命的关键措施
  7. 排电阻器应用指南:避免失效的七大关键注意事项
  8. 维萨拉推出全新服务,实现探头校准和循环使用,有效减少停机时间并提高可持续性
更多>>视频分享